耽美读书 > 重生耽美 > 谁和谁擦肩而过 > 分卷阅读1

《谁和谁擦肩而过(出书版)》作者:末回

一切的开始,不过只是惊鸿一瞥。

礼扬这个名字,却已经在雷德凯心中激起万丈波澜。

他其实知道自己这么做有多么疯狂。

他们之间,不过只是擦肩而过的关系罢了。

他却为此愿意倾尽所有,付出一切,

就算是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。

让礼扬「幸福」是他唯一的愿望,

就算只能默默守护,

就算最后,呵护在手心中的鸟儿终将飞向别人……

只是,当蓦然回首,他所给予礼扬的「幸福」,是否真能直到永远?

擦肩

一九九九年世纪末,雷德凯以全镇第一名全市第三名的成绩,考上首都最有名的一个学校。大半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,让父亲才四十多岁就已经满脸皱纹,拿到成绩单的那天晚上,父亲的皱纹更多了,高兴到笑出来的。他把珍藏十几年的自酿米酒全搬出来喝光了,拍在雷德凯手上的劲越来越大,不停地重复说,好孩子,好孩子……

母亲一边忙着准备比过年还要丰盛的晚餐,一边在厨房里偷偷抹泪。饭菜全端出来后,一向劝父亲少喝酒的她,端起酒碗一碗接一碗的灌,眼睛里的泪水在烛光下闪着好看的光芒。

雷德凯是他们村里第一个大学生,这件事造成不小的轰动,他一夜之间成了村里的名人。

雷家世代住的村庄贫瘠落后,祖辈传下来多是寸草不生的干涸土地,但他们一家仍然靠着这些土地想尽办法维持生计。乡下人所求不多,一生平平安安吃饱穿暖便已经足够。

雷德凯还小的时候,记得应该是七、八岁左右,镇上派人进村说是要解决前几世代为水难的问题。那时候,他们家一天喝的水得上十里地外,一个有着黄沙沉淀的湖挑。放在桶里一天沥出黄泥,才能开始烧水煮饭什么的。因为一天只能用一桶水,所以洗脸水是淘米剩下的,父亲先洗接着是母亲,母亲用完最后才轮到他,这时水已经由白变黑,他们世代都这样已经习惯了。对镇上派来的人,村子里的住户或期待或旁观地看着,那时还小的他跟着村上的伙伴天天跑去看,看他们在村里拿着奇怪的机器到处走走停停,说是探测哪里有水源。之后选定了个地方叫人开着大家伙凿出深坑,果然让他们挖出了水源——就在他们村的村头,比十里地外的湖近多了。

村民们争相传告,兴奋地说以后不用再跑那么远的地方挑水了。可是镇上派来的这些人闻言后笑笑,事情还没完。他们在村里的各家各户挖坑埋下管子,还都给安了水龙头,等一接通水龙头一扭,水就出来了。第一次见到的时候,大家都惊了好久,直呼神奇。等每家每户都设好管线装上水龙头,这些人就要走了。父亲听到后摔下旱烟杆追出去,却只追到汽车扬起的沙土,他拽住村长一个劲地问他们是什么来头,怎么这么神。

村长笑笑,神秘地说:「人家都是城里来的大学生、科学家,天上飞的水里游的他们动动脑筋都能造出来,接个水管算什么!」

村长的一席话让父亲心里荡起千层浪,「大学生」这个词比什么都强烈的存在他心里。想当大学生,就得上学读书,而能上学读书的人当时家里就雷德凯一个,弟妹都还小,一个才三岁一个还在喝奶。于是父亲咬了咬牙拿出所有积蓄送他上镇里的小学,因为村里没有小学。

这是之前从来都没有过的事。父亲没读过书,之前也没想过读书有个屁用,所以雷德凯三岁时就把他拽出去放羊了,生孩子就为传宗接代或是多个劳动力,哪想过其他?可见接水这件事在他爹心里造成多大的影响。

雷德凯的父亲让他妈给他穿戴整齐。因为是去镇上上学,他妈帮他把过年才给穿的新衣裳换上,然后又塞两个烙饼说是饿了吃。去镇里上学很远,坐拖拉机坐到脚都麻了才到。到学校报名时老师问小孩叫什么,他爹见着老师不自觉地恭敬,憨厚地说叫七儿。老师忍不住瞥一眼过来,说:「我问的是姓名。」

姓……姓……哦哦……

好半天,父亲才反应过来,赶紧说,「姓、姓雷。」

老师写下雷字,又问:「名字呢。」

七儿……

父亲家是三兄弟,都有孩子了,轮到他出生时刚好排到第七个,就一直七儿七儿地叫,所以雷德凯本来不叫雷德凯。

老师认真看着父亲沧桑的脸,又看向穿得整齐却仍然土里土气的小七儿,有些明白:「七儿是小名吧,还是另外起个正规的名字,比较像样。」

老师说什么当然是什么,父亲连连点头,可他大字不识半个怎么给孩子起名?瞅着戴眼镜显得很斯文的老师,父亲脑筋动得快,小心翼翼地说:「要、要不老师帮忙起个……我一个乡下人,实在是不知道啥名好……」

老师忍不住又瞟一眼过来,心里想,行啊,倒是会使唤人呢。

老师打量安静站在一旁的雷七儿,长得是不怎么样,但眼睛黑亮黑亮,看得他心里一动,拿出字典翻了起来。未久,提笔写下「雷德凯」,然后问说这个名字好吗?

他父亲连连点头,笑得眼睛都眯了:「好好好,当然好!」

于是原本叫雷七儿的就改叫雷德凯了。

给雷德凯起名的老师也是雷德凯的恩师,他给过雷德凯很多帮助。在学校这位老师比谁都要关心这个乡下来的孩子,知道他家


状态提示:分卷阅读1--第1页完,继续看下一页
回到顶部
http://www.520dus.com/txt/xiazai18763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