耽美读书 > 虐心耽美 > 大明狂潮 > 关于最近书评区的喷子

最近两天有几个喷子前来乱喷,还引用了公元1931年某为学者的文章来证明作者说的海商其实是倭寇云云,一通乱喷!

作者很为此种行为感到好笑!

原因如下:

1、既然晓得引用文章的话,何不引用最为贴近当时历史情形的文章?要知道公元1931年离当时倭寇横行、沿海地区遭受大难的时期要有将近四百年的时间呢!要知道,最为贴近当时历史真实的文章书籍,是当时平倭大功臣的胡宗宪主编的《筹海图编》一书。

书中在“叙寇原”一文中,明确有言:此言海寇之患,其始由于流官严禁海商,其后成于内地奸民负商赀本。意思是什么,不用作者多说吧?

“叙寇原”一文中,还有如下的文字:“海商原不为盗,然海盗从海商起,何也?许二、王直辈通番渡海,常防劫夺。。。此言海商初无纠倭入寇之念,因防他盗,渐至乎此,其后遂即真大受倭患矣。”

就连《嘉靖实录》一书中,都写明了“盖江南海警,倭居十三、而中国叛逆居十七也。”而这,却还是明朝当时时期的最高估算!绝大部分亲身经历过“倭寇事件”的各级官员们所谓倭寇成分的估算只有十之一二、有的甚至更少!

而就是这些所谓的“倭寇”,却在嘉靖二年到嘉靖三十一年(公元1523年到公元1552)的将近三十年间,与东南沿海地区的百姓相处融洽!相反的是,官府中人却不受当地百姓待见!

喷子你为何不引用倭寇事件当事人编撰的文章,反而引用四百年后的文章?

2、中国海洋贸易历史悠久,在唐宋两朝时达到鼎盛!当时可以说是万国来朝进行贸易,中国海商们的足迹几乎是踏遍了世界各地!喷子你们难道就认为到了明朝时候就会因为海禁、完全没有海商了吗?恰恰相反的是,明朝时期的海商们依然是顽强地存在着,只不过是被明朝朝廷扣上了海寇的帽子!而中华民族的海商丝绸之路,也根本没有因为明朝海禁而断绝!

要不然,现在那些遍布世界各地、源于明朝时期出海祖先的华人血脉又是从哪里来的!?

3、明朝时期的倭寇,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时间段。第一个时间段是元末明初的14、15世纪,这个时间段里的“倭寇”,确实是日本人,因此这个时间段里倭寇出现的区域基本是在长江以北,因为当时的日本根本造不出可以横渡大海的船只,只能顺着朝鲜海岸骚扰中国北方地区。

第二个时间段,是嘉靖二年到嘉靖三十一年,这个时间段里的所谓“倭寇”,绝大多数是中国人。当时明朝各级政府对海禁政策的执行力度松弛,导致了许多人偷偷下海经商。再加上此时的葡萄牙人开始到达中国寻求贸易,同时日本国内战乱、各种物质极度匮乏、急需中国商品进行补充,海商贸易一度频繁。这三十年间,造就了一个十六世纪的上海——宁波双屿岛。

第三个时间段:是嘉靖三十二年到嘉靖四十年。(公元1553年到公元1561年)这一时间段中,由于明朝朝廷对以安徽人王直为首的徽帮海商的通商请求予以拒绝,还无视海商们一直以来帮助朝廷打击真正倭寇的事实而侮辱海商们,使得海商集团彻底对明朝政府失望,开始了一些敌对行为,但是在王直等人的努力压制下,并没有对中国人民造成太大的伤害。

第四个时间段:嘉靖四十年以后,这个时间段里的倭寇,大部分是真正的倭寇了。因为王直于嘉靖三十九在杭州被杀,失去了首领的徽帮海商集团分崩离析,大部分流落到东南亚地区隐姓埋名。小部分海商去到了日本定居。而由于此时的日本,因为和中国人、葡萄牙人交易已经学会了制造可以渡海的船只,当时又是日本战国时期,浪人武士们可以航海到中国抢劫了。这个时间段里的倭寇,才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造成了惨重的损失。

而这个时间段,又与戚继光抗倭的时间段完全吻合!

4、既然是海商或者喷子们嘴里说的海寇,自然就不可能只有一股。看过明朝嘉靖时期历史的人都知道,当时活跃在中国沿海地区的海商集团还真的不在少数!有王直为首的徽商、有陈思盼为首的粤商、有葡萄牙人、也有日本人。而且,每个海商集团之中也不是铁板一块,内部又分成了好几个小集团。

其中详情,现在的网络上也有许多相关的文字,大家不妨去了解一番。看看作者所写的那个时间段里的,到底是海商还是倭寇?

本来作者不想浪费这么些时间来特意写这篇相关的。本来就因为工作家庭而写作时间稀少,哪里还有空闲来对付喷子呢?

可是,作者还是觉得应该出来澄清一下,不能因为喷子的话而误导了大家对历史真实情况的认识。所以,希望大家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话,可以在网络上查询一些相关的文章,也可以去查阅相关的书籍。

作者在这里,推荐大家去看上文中提到的《筹海图编》,毕竟这本书是当事人胡宗宪所主编的,具有最真实的内容体现。另外,还有比如《倭变事略》等的相关书籍,可以为大家展现出一个真实的“嘉靖大倭变”!

至于喷子们,无知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!因为无知,所以才能无畏地肆意妄为;因为无知,才能在自身危险的时候置若罔闻;


状态提示:关于最近书评区的喷子
本章阅读结束,请阅读下一章
回到顶部
http://www.520dus.com/txt/xiazai18763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