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个,哪又怎样,徐瑀真诚坦荡,跟蔺文安这样心机重,城府深的人一起生活,知道那一日被他算计,时刻提防,没有一日的踏实。
既然答应徐瑀,以后两个人患难与共,她要帮助徐瑀,也是为了自己,徐瑀是元后嫡子,这就意味着不管谁当了皇帝,徐瑀都是个尴尬的存在,被帝王忌惮。
如果将来皇帝不是徐瑀,那么命运等待徐瑀的,可想而知。
她的命运与徐瑀休戚相关,朱璃从来都不是消极的人,既然已经决定,跟徐瑀一起面对。
朱璃听见后面马蹄声,车轱辘碾压地面沉重的声音,琼华公主追上来。
朱璃对薛少卿说;“薛世子,先走一步。”
打马飞奔而去。
窗外,春光明媚,朱璃推开窗子,院子里的梧桐树冒出新芽,瑶琴从院门走进来,隔着窗子,说;“姑娘不去看热闹,忠勤伯府上门提亲,忠勤伯府世子求娶二姑娘。”
前世朱敏嫁给了忠勤伯府世子,江云娴是朱敏的小姑,姑嫂不睦,忠勤伯府在朱家出事后,明哲保身,
春禧堂
郭氏带着儿媳梁氏,三位姑娘来给老夫人请安。
独没有二姑娘朱敏,朱敏定亲后,很少出门,一般不抛头露面。
朱敏不是郭氏亲生,朱敏咿呀学语时,郭氏悉心抚养,与亲生女儿无异,朱敏长大后,对她这个继母有点误解,郭氏不跟儿女计较,对朱敏这桩婚事从心里往外高兴。
尚书府跟忠勤伯府门当户对,忠勤伯有两个嫡子一个庶子,朱敏嫁的是忠勤伯世子,将来承袭爵位,老夫人的眼力不差,忠勤伯世子没什么大的才干,并非寻花问柳的纨绔子弟。
朱昭庭对女儿这门亲事,也很满意。
朱老夫人和郭氏都很高兴,婆媳商量为朱敏准备嫁妆。
郭氏道;“两个孩子的婚事,两家都没什么说道,我尚书府几年没什么喜事,敏儿出嫁好好办一场,敏儿的嫁妆,她生母留下的陪嫁,她们三兄妹分了,敏儿手里有一部分,另外府里出一份,母亲的体己钱还有一份,敏儿的嫁妆丰厚,婚事体体面面,嫁到伯府,婆家高看一眼。”
朱老夫人眉开眼笑,“敏丫头办嫁妆的事,交给孙媳妇办,孙媳妇不懂的事问你,家务事你撒手,落得清闲,儿孙都有了,你也别太操劳了,该享享清福。”
郭氏笑说;“自从娶了儿媳,我身上的担子轻多了,淳哥媳妇能干,我多个帮手。”
梁氏听婆母夸奖,面带喜色,“媳妇年轻,没办过这么大的事,还要母亲多指点,有不周到的地方,母亲提点一二。”
婆媳商量定了,把朱敏的陪嫁银钱,定数,梁氏置办嫁妆从账房柜上支取。
从春禧堂出来,梁氏到二姑娘的屋里,一进门,梁氏笑着说;“恭喜二妹,贺喜二妹。”
朱敏情绪低落,无精打采的,“大嫂,快别拿我寻开心了,我有什么喜啊?”
梁氏自己寻了个地方坐下,“二妹跟忠勤伯世子定亲这不是天大的喜事。”
朱敏不屑地哼了声,“我嫁忠勤伯世子,人家还嫁给皇子呢?我有什么好高兴的。”
朱敏素来争强好胜,自己无论长相,出身,都比妹妹朱璃强,为何朱璃当王妃,自己只能做个伯夫人。
梁氏不解地问;“朱家谁嫁皇子呀?”
朱敏道;“还能有谁,朱璃要嫁敬王。”
“真的吗?”
梁氏坐到朱敏身旁,“二妹你听谁说的?”
“嫂子,你还不知道,父母跟祖母商量,敬王想娶朱璃,长辈们都答应了,等朱璃及笄,再提婚事。”
梁氏道;“这件事我怎么没听说?”
朱敏看看屋里丫鬟,“你们下去吧!”
二姑娘屋里的丫鬟,和大少夫人带来的丫鬟都退到门外。
朱敏说;“大嫂我跟你说了,你可别说是我说的,祖母和父母不让我说。”
梁氏问;“皇子册立王妃是皇帝指婚,难道皇帝有意让我尚书府出个王妃。”
“大嫂,敬王愿意,父亲愿意,父亲深受皇上信任和倚重,有什么不行的。”
梁氏想想,朱家出个王妃没什么不好,东宫太子之位,花落谁家,现在还不好说。
看朱敏对亲事不满,好言劝道;“二妹,各人有各人的缘法,二妹这桩婚事是老夫人亲自挑选的,错不了,听说忠勤伯世子人品不错。”
朱敏见过忠勤伯世子,看上去一副忠厚老实的样子,嘲嗤道;“听说忠勤伯世子屋里早就放着两个通房丫头。”
梁氏不以为然,“有两个通房丫头算什么,你过门后,如果不喜欢,打发了就是,这又不是什么大事,你大哥老实,那年看上个丫头,那个丫头心大,不然我就给你大哥放在屋里。”
朱敏听说过,大哥看上一个丫鬟,后来被大嫂借个由头买了,大哥因为此事,跟大嫂两人闹了一场,后来也不了了之了。
朱敏的心事不能对人